国家能源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

邹志刚 院士

邹志刚,东京大学理学博士,南京大学教授,中科院院士,长江学者,“973”首席科学家。从事环境能源材料研究,在Nature、PRL、Angew Chem、JACS、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50多篇, h指数63;获发明专利30余项。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合作项目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及江苏省高技术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。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。

邹志刚,1955年3月生,中国科学院院士,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。

邹志刚长期从事材料物理化学和光催化的研究,Nature、Phy.Rev.Lett.和Chem. Mater.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,申请专利十多项。

人物经历

1986年,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硕士毕业留校任教。

1991年-1993年,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无机材料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员。

1996年,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。

2015年7月31日,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。

2015年12月7日,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。

2018年3月,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。

  主要成就

长期从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及新能源方面的研究,在Nature、Phys. Rev. Lett.、 JACS、 Adv. Mater.、Energy Environ. Sci.、Adv. Funct. Mater.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,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0多项,其中30项已获授权;此外还获得2项日本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。

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合作项目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(中日JST-MOST)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及江苏省高技术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。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。同时也和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,包括康宁、索尼、中电光伏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。此外还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,中国材料学会, 中国功能材料学会等国内一级学会的常务理事。

主要研究成果有:

(1)新超导材料PrBa2Cu3Ox的发现及超导机制的阐明。邹志刚教授采用改进的TSFZ方法,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PrBa2Cu3Ox超导体单晶,并在极限状态(高压、低温)下测定物性,从不同角度探究该物质的超导现象并研究其超导机制。(2)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的开发及在光解水制氢和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。邹教授把在氧化物超导材料领域所获得的结晶物理学材料设计方法、经验、知识等应用于光催化领域,开发可见光活性的新型光催化材料。首次在世界上发现可视光活性的In1-XNiXTaO4催化剂并应用于光解水制氢,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开发出系列的可见光活性的催化剂,比如AVO4(A=In,稀土类),(In2O3)m(BaO)n等新型光催化材料。同时在环境净化方面也已取得新的突破。成功开发出如CaIn2O4,BiWO6等一系列有可见光活性的催化剂,在可见光下能有效地分解有害有毒物质。

社会任职

教育部"长江学者奖励计划"特聘教授,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"973项目首席科学家,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,中日(MOSTJST)科技重点合作交流项目中方代表,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,博士生导师。兼任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,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(NIMS)客座研究员。现为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"长江学者奖励计划"特聘教授,兼任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机构客座研究员。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。

出处:https://hr.nju.edu.cn/6e/af/c6356a159407/page.htm(南京大学官网)